【強化五大視覺感知】 NOT ONLY A PATTERN
強化五大視覺感知能力
NOT ONLY A PATTERN
親子共學 玩出良好讀寫基礎
視覺感知能力是孩子閱讀,抄寫,認字,識字之基礎,NOT ONLY A PATTERN的設計藉遊戲強化以下範疇:-
√視覺分辨 visual discrimination
區辨正確相同的圖形特徵的能力。
√視覺空間關係 visual spatial-relationship
判斷出和其他圖形不同方位的圖案。
√視覺形狀一致 Visual form-constancy (錯別字)
指出與指定物 相同的圖案,而無視於其大小,方位,或旋轉角度之不同。
√形像與背景Figure Ground (黑白)
由許多重疊複雜 圖形中看出所指定的目標圖形。
√視覺記憶Visual Memory
指出先前所看到的圖形。使用抽象的幾何圖案作遊戲時,孩子更加需要留意圖卡的線條及紋理,講求大腦左右的協調及同時工作,因為右腦負責處理整體影像,左腦則專責處理細微部份
產品特色
- 設有黑白圖卡及彩色圖卡,為著孩子需要挑選最合適的內容
黑白圖卡:著重紋理分析,玩法由淺入深,由三至四對進升至十六對
彩色圖卡:涉及四個範疇——方位、相對大小、紋理、仔細內容,玩法多變 - 可根據孩子年齡及能力作調整圖卡的難度
先選用線條及紋理較簡單的圖卡,及選取幾對分別較大的圖卡
先從四至五對圖卡入手,再圖卡的數量增加至使用全部十六對圖卡,循序漸進地增加遊戲的難度 - 增加對線條及圖像的敏感度,加強視覺處理資訊的能力。
- [艾篙的話]讓家長了解遊戲針對的各項智能發展,同時與你分享如何中觀察及分析孩子的行為,從遊戲中認識孩子。
短片介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xy43n17a4&list=PLavM0kQdWsZkCn-Bk47S5oD-GKbEz1a5J
現貨發售 $150
改變儀容靠改變呼吸方法?!
在家跟進小活動:
別讓開學嚇怕孩子, 正向心理的重要
即將又是9月,孩子可能會面對與家長分離、新環境、新同學,以及生理時鐘的改變,這絕對是不輕省的。父母們,你們會怎樣為孩子作好準備呢?
對著N班的孩子說:「你自己返學,媽媽唔入得去,唔駛驚,唔駛喊。」
對著由下午班轉上午班的孩子說:「唔好玩喇!早啲去瞓,之後返學要早啲身。」
對著即將升小學的孩子說:「做小學生,要乖,要聽老師話,如果唔係,老師會罰你,老師好惡㗎!係學校食飯食快啲,如果包尾就俾同學仔笑…」
這些對話是否似曾相識?完全明白家長想讓孩子有心理準備(PREPARE FOR THE WORST),但有時太負面,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實在吃不消,讓上學這事充斥著擔心及負面情緒,孩子的壓力表現未開學就先見!
事情總有兩面,好像上班這事,負面的可能是很多的工作量、疲累、被上司責罵等等,但當然有正面的原因來支持我們工作,好像是薪酬、同事的關心、工作上的滿足感等等。若果我們凡事都只從負面去看,不但大大削減做事或挑戰困難的動力,更會讓我們常常被負面情緒籠罩著,從而不能作出合理及客觀的判斷。
或許我們一同感受一下以下的說法:﹣
對著N班的孩子說:「老師好掛住你,你想同同學仔食茶點或是玩玩具呢?(讓孩子因為有得選擇而感被尊重,減少抗衡)咁你同同學仔食完茶點 (或是玩完玩具),媽媽就返嚟接你,你記著等我喇!」
對著由下午班轉上午班的孩子說:「我哋早啲瞓,明天一早起來陪爸爸媽媽食早餐,你想食粥或是通粉?」
對著即將升小的孩子說:「就嚟返小學,你最想上咩堂?或是喺學校想玩咩設施? 」這可看看孩子對上小學這件事的想法及態度。若家長發現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擔心,家長可與孩子一同思想可行的解決方案。
「幼兒多元智能學前課程」 - 課前育兒諮詢服務
目的
- 參加服務的家長,在你們教育孩子遇到的困難或疑問時,
可隨時WHATSAPP我們;讓團隊及早介入分享, 抓緊孩子品格情緒的黃金期改善問題的根源! - 由預約至評估當天,我們一直與家長同行;尤是新手家長,
助你減低育兒上的憂慮 - 在成長里程與日常生活習慣兩方面與家長探討,
因應孩子獨一的性情而建立合適的教養方式 - 課前評估前電話諮詢,好讓孩子在到中心前(暫別照顧者)
作好準備 - 透過遊戲,教育顧問將觀察及初步了解孩子,包括安全感、
多元智能各方面的發展、行為情況等 - 教育顧問與家長過後會面,進深了解孩子成長里程及生活習慣
- 因應孩子的情況, 分享與孩子「玩」的方法及技巧、行為塑造的要點及教養心得
- 讓家長認識中心理念,同心同行成為孩子的導航者
- 編班及有關上課事宜
- 隨後送贈個孩子於遊戲的相片,
讓家長更容易掌握遊戲之內容,便於日後跟進。
參加條件
- 年滿18個月或以上孩子,在照顧者的視線範圍下,可探索陌生環境或與陌生人接觸(如眼神接觸或身體接觸)
- 只要年滿6個月就可參加服務,預約評估,即可享用育兒諮詢服務 (高達1年)
評估內容及流程
填妥「問卷」填妥「問卷」,並交回艾篙教育 |
「師家COACH」育兒電話諮詢服務家長教育孩子遇到的困難或疑問時,可隨時WHATSAPP我們;讓團隊及早介入分享, |
教育顧問致電與家長聯絡教育顧問致電與家長聯絡,初步了解孩子的成長里程,並分享到中心前的準備 |
熱 身 遊 戲當天,家長與孩子一同進入課室,而家長坐在一旁,讓孩子先探索及熟習環境, 並與教育顧問玩熱身遊戲。 [約10-15分鐘] |
*獨 立 時 間教育顧問在合適的時候,讓家長向孩子提出暫離開班房一刻,並與教育顧問繼續進行遊戲。 完成遊戲時間,孩子可與照顧者先行離去或被安排與照顧者在另一房間等候。 [約30-45分鐘] *如孩子出現哭鬧的情況,老師會請孩子先安靜或完成小工作,才與家長見面,避免培養孩子以哭鬧成手段的習慣,好讓孩子掌握安靜的重要性及以說話表達的好處。 |
教育顧問與家長面談教育顧問與家長會面,就遊戲時間中的觀察詳談。 [約60-90分鐘] |
送贈孩子於遊戲的相片以WHATSAPP 傳送孩子於遊戲的相片,讓家長更容易掌握遊戲之內容,便於日後跟進。 |
費用
- $800
報名方法
請填妥以下表格,並按WHATSAPP預約時間
註:本中心逢 星期日、星期一 及 公眾假期休息
- 只要年滿6個月就可參加服務,預約時間,即可享用育兒諮詢服務 (高達1年)
- 預約後需於1天內填妥報名表格及繳交費用,逾期留位將自動取消
- 請以WHATSAPP確認本中心已收到報名,並以收到電郵確認信或正式收據為實
- 如確定需改期,煩請盡早與我們聯絡
- 如因生病未能如期出席,請於預約時間前通知本中心,並交回有效醫生病假證明書以便重新安排時間
- 如當天缺席,所繳之費用恕不退還
- 艾篙教育有權按孩子的情況更改日期
【行為塑造】沒有好壞的行為?!
若果情況是這樣的話:﹣
- 掟東西
若果孩子正在玩傳球,你會否仍然嬲怒嗎? - 打人
若果孩子正在被欺凌,甚至生命感到被脅迫,你會否仍然嬲怒嗎? - 坐唔定
若果孩子正在球場運動,你會否仍然嬲怒嗎?
以上的幾個情況,是希望大家明白行為是中性的,跟本沒有好與壞。我們所提出的行為塑造是讓孩子掌握判斷在不同的情況下,當下想作的行為適當與否,而絕對不是盲從地倒截行為。
曾經有家長分享,她的孩子是比較活躍,上了K1之後,發現孩子沒有了蹦蹦跳跳。縱使家長帶了孩子到公園,告知他公園安全,著孩子可以到處跑跑跳跳。誰不知,孩子的回應是:「老師話不可以跳。」
這叫我驚訝並痛心的例子,實在很值得大家反思。
又轉回之前孩子令你動怒的情況, 一同感受以下回應的不同。共勉之!
唔准掟玩具! |
VS |
請你慢慢放玩具,掟玩具的聲音媽媽好驚。若果你想玩掟東西,可以掟波,掟入這個箱內。 |
唔准打人! | VS |
那不如我們試下這樣說:「我見到你好唔開心,你好想發洩。如果你想打的話,你可打這個毛公仔發洩,或者,可以試下用說話,說出來,讓媽媽幫你。」 |
你同我坐好!唔准走來走去! | VS | 那不如我們試下這樣說:「我們現在吃飯,請你坐好吃完。一陣媽媽同你落地玩。」 |
【打造「聽話」的孩子 家長實戰研討會】第三場
艾篙教育一直都很著重與家長溝通的一環,多年來遇上不同的家長,令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們很有心,但唔明白或不清楚怎樣做,怎樣處理孩子不同的成長需要,怎樣調節自己的心情與孩子一同面對不同的挑戰,又或是被泛濫的資訊弄昏了…
沒有理論的餵養,反之透過不同的案例分享及探討,回應家長的實際需要,帶領家長反思,重拾童心去認識及了解孩子的世界。
呢個係非一般的研討會
✅與家長互動,分享的孩子行為事例來討論處理,絕不是空談理論!
✅以「行為塑造 ABC」為本,帶領家長舉一反三地應用,讓孩子掌握適當行為,絕對不會空手而回!
✅帶領家長思考把「行為塑造ABC 」融入生活,讓自己體驗如何運用方法改變老我,一舉多得!
教養孩子不動怒
「溫柔」是教養孩子道路上最需要學習及堅持的。
有一位家長早前告知餵食藥水的難處,與她分享過後,她短訊給我:「謝謝妳先,聽完你講,我最終無用針筒,因佢真係好抗拒,我慢慢溫柔咁話佢知點解要食,又好似同佢玩遊戲咁,最後佢順利地可以用匙羮食到。」
與孩子相處的方法及技巧當然重要,但重點卻是那份「溫柔」 。
加拉太書 5:22 ﹣ 23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 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
孩子頑皮、不合作,當然是激心。但當我們想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可反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1) 我的負面情緒是來自於孩子未能掌握適當行為,或是來自孩子不聽話,自覺不被尊重呢?
(2)我現在的行為能緩和孩子的情緒或是把大家的情緒推至更高漲呢?
(3)我是希望孩子能掌握適當的行為,或是想把孩子壓在自己的操控之下呢?
(4)我希望孩子能掌控情緒,我現在的行為能身教嗎?
(5)若果今天我對孩子的語氣、行為及態度,他朝孩子以一樣的方法回應我的話,我的感受會如何呢?
年幼的孩子,常常受到邊緣系統 (又稱「情緒腦」)的牽引, 因為大腦最上層則是皮質區(又稱為「理智腦」)未成熟。隨著孩子一年年長大,孩子成長的經歷、行為與修正,上層腦慢慢成熟,大腦前額葉甚至要到25歲才能夠完全成熟。若果明白這一點大腦的奧秘,我們會否更明白孩子需要,更不輕易動怒,結出「溫柔」的果子呢?
Page 1 o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