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oach 艾篙教育
  • 主頁
  • 關於艾篙
  • 中心通告
  • 家長課程
  • 孩子課程
  • 艾篙密語
  • 家長分享
  • 聯絡我們
  • 艾篙SHOPPING
  • 相片集

【強化五大視覺感知】 NOT ONLY A PATTERN

  • Print
  • Email

強化五大視覺感知能力

 

NOT ONLY A PATTERN

親子共學 玩出良好讀寫基礎

 

視覺感知能力是孩子閱讀,抄寫,認字,識字之基礎,NOT ONLY A PATTERN的設計藉遊戲強化以下範疇:-

√視覺分辨 visual discrimination

區辨正確相同的圖形特徵的能力。

√視覺空間關係 visual spatial-relationship

判斷出和其他圖形不同方位的圖案。

√視覺形狀一致 Visual form-constancy (錯別字)

指出與指定物 相同的圖案,而無視於其大小,方位,或旋轉角度之不同。

√形像與背景Figure Ground (黑白)

由許多重疊複雜 圖形中看出所指定的目標圖形。

√視覺記憶Visual Memory

指出先前所看到的圖形。使用抽象的幾何圖案作遊戲時,孩子更加需要留意圖卡的線條及紋理,講求大腦左右的協調及同時工作,因為右腦負責處理整體影像,左腦則專責處理細微部份

 產品特色

  1. 設有黑白圖卡及彩色圖卡,為著孩子需要挑選最合適的內容
    黑白圖卡:著重紋理分析,玩法由淺入深,由三至四對進升至十六對
    彩色圖卡:涉及四個範疇——方位、相對大小、紋理、仔細內容,玩法多變
  2. 可根據孩子年齡及能力作調整圖卡的難度
    先選用線條及紋理較簡單的圖卡,及選取幾對分別較大的圖卡
    先從四至五對圖卡入手,再圖卡的數量增加至使用全部十六對圖卡,循序漸進地增加遊戲的難度
  3. 增加對線條及圖像的敏感度,加強視覺處理資訊的能力。
  4. [艾篙的話]讓家長了解遊戲針對的各項智能發展,同時與你分享如何中觀察及分析孩子的行為,從遊戲中認識孩子。

短片介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xy43n17a4&list=PLavM0kQdWsZkCn-Bk47S5oD-GKbEz1a5J

現貨發售 $150

改變儀容靠改變呼吸方法?!

  • Print
  • Email
 
戴口罩已經一年多了,除了與孩子相處時增加了一重隔膜外,艾篙團隊的老師們也反映有些孩子發展的里程碑也暫時沒辦法在課堂上留意了,有賴家長們協助觀察並反饋情況讓老師們知道!孩子有嘴巴常打開、哨牙、流口水的情況嗎?可能是在口罩之下孩子多了用口呼吸的初見現象,以下列出三個你不可不知的弊處。
 
發育影響
關於口呼吸研究莫過曾見於1980年代,由美國著名的矯正醫師埃吉爾哈佛(Egil Harvold)對於恆河猴所做的實驗,他將一群2至6歲,還在發育中的小猴子的鼻子塞住,讓他們只能透過嘴巴呼吸,觀察咬合和臉型的變化,發現嘴巴打開、臉型變長、上顎牙弓變窄、下巴後縮、咬合不整。為擴張呼吸道,孩子或會不自覺地把頭向前傾,長期習慣形成駝背,這對孩子的外貌、身體姿勢也起著不能忽視的影響。
 
呼吸道及抵抗力
另外長期用口呼吸會導致長期喉嚨乾和痛的問題。此外,用鼻呼吸,鼻腔中的鼻毛有助過濾空氣中雜質和細菌,但用口呼吸則會令空氣中的細菌直接進入身體,長期會削弱身體的抵抗力,引起各種毛病如口乾症、蛀牙、流感、腸胃病等等!
 
專注力
若小孩睡眠時使用嘴巴呼吸時,舌頭沒貼合上顎便會擋住呼吸道發出鼾聲,如果嚴重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而扎醒。當孩子睡眠品質不佳,可能會造成敏感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進而有生長遲緩、學習成績不佳等狀況。
 
成因
齒顎矯正科醫生說明,後天形成口呼吸的原因有:多用奶樽餵養、長期吃過軟食物,或有鼻過敏,都有可能導致孩子使用嘴巴呼吸。
 
如果發現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請家長馬上WHATSAPP我們,團隊老師將在將來的課堂回顧中與家長跟進孩子的情況。
 

在家跟進小活動:

一、適齡戒掉用奶樽、奶咀習慣、加固訓練
二、有鼻過敏的孩子先處理鼻過敏的問題,譬如在睡前洗鼻子,幫助鼻子暢通
三、安排口腔肌肉訓練,猶是合口發音,如「波」;練習講話時能正確閉合嘴巴
口含紫菜遊戲(2歲或以上):著孩子抿著紫菜,待至媽媽唱完兒歌後才以舌頭協助送入嘴巴
水底對話(4歲或以上):媽媽與孩子分別含一口暖水並進行對話而水不能流出,當中可讓對方猜猜要取得什麼
*合口進行活動,使孩子在期間學習以鼻取代嘴巴呼吸
 
 
People photo created by drobotdean - www.freepik.com

別讓開學嚇怕孩子, 正向心理的重要

  • Print
  • Email

 

 

即將又是9月,孩子可能會面對與家長分離、新環境、新同學,以及生理時鐘的改變,這絕對是不輕省的。父母們,你們會怎樣為孩子作好準備呢?

對著N班的孩子說:「你自己返學,媽媽唔入得去,唔駛驚,唔駛喊。」

對著由下午班轉上午班的孩子說:「唔好玩喇!早啲去瞓,之後返學要早啲身。」

對著即將升小學的孩子說:「做小學生,要乖,要聽老師話,如果唔係,老師會罰你,老師好惡㗎!係學校食飯食快啲,如果包尾就俾同學仔笑…」

 

這些對話是否似曾相識?完全明白家長想讓孩子有心理準備(PREPARE FOR THE WORST),但有時太負面,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實在吃不消,讓上學這事充斥著擔心及負面情緒,孩子的壓力表現未開學就先見!

事情總有兩面,好像上班這事,負面的可能是很多的工作量、疲累、被上司責罵等等,但當然有正面的原因來支持我們工作,好像是薪酬、同事的關心、工作上的滿足感等等。若果我們凡事都只從負面去看,不但大大削減做事或挑戰困難的動力,更會讓我們常常被負面情緒籠罩著,從而不能作出合理及客觀的判斷。

或許我們一同感受一下以下的說法:﹣

對著N班的孩子說:「老師好掛住你,你想同同學仔食茶點或是玩玩具呢?(讓孩子因為有得選擇而感被尊重,減少抗衡)咁你同同學仔食完茶點 (或是玩完玩具),媽媽就返嚟接你,你記著等我喇!」

對著由下午班轉上午班的孩子說:「我哋早啲瞓,明天一早起來陪爸爸媽媽食早餐,你想食粥或是通粉?」

對著即將升小的孩子說:「就嚟返小學,你最想上咩堂?或是喺學校想玩咩設施? 」這可看看孩子對上小學這件事的想法及態度。若家長發現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擔心,家長可與孩子一同思想可行的解決方案。

「幼兒多元智能學前課程」 - 課前育兒諮詢服務

  • Print
  • Email

 

 

目的

  • 參加服務的家長,在你們教育孩子遇到的困難或疑問時,可隨時WHATSAPP我們;讓團隊及早介入分享,抓緊孩子品格情緒的黃金期改善問題的根源!
  • 由預約至評估當天,我們一直與家長同行;尤是新手家長,助你減低育兒上的憂慮
  • 在成長里程與日常生活習慣兩方面與家長探討,因應孩子獨一的性情而建立合適的教養方式
  • 課前評估前電話諮詢,好讓孩子在到中心前(暫別照顧者)作好準備
  • 透過遊戲,教育顧問將觀察及初步了解孩子,包括安全感、多元智能各方面的發展、行為情況等
  • 教育顧問與家長過後會面,進深了解孩子成長里程及生活習慣
  • 因應孩子的情況, 分享與孩子「玩」的方法及技巧、行為塑造的要點及教養心得
  • 讓家長認識中心理念,同心同行成為孩子的導航者
  • 編班及有關上課事宜
  • 隨後送贈個孩子於遊戲的相片,讓家長更容易掌握遊戲之內容,便於日後跟進。

參加條件

  • 年滿18個月或以上孩子,在照顧者的視線範圍下,可探索陌生環境或與陌生人接觸(如眼神接觸或身體接觸)
  • 只要年滿6個月就可參加服務,預約評估,即可享用育兒諮詢服務 (高達1年)

評估內容及流程

填妥「問卷」

填妥「問卷」,並交回艾篙教育

「師家COACH」育兒電話諮詢服務

家長教育孩子遇到的困難或疑問時,可隨時WHATSAPP我們;讓團隊及早介入分享,

抓緊孩子品格情緒的黃金期改善問題的根源!

教育顧問致電與家長聯絡

教育顧問致電與家長聯絡,初步了解孩子的成長里程,並分享到中心前的準備

熱 身 遊 戲

當天,家長與孩子一同進入課室,而家長坐在一旁,讓孩子先探索及熟習環境, 並與教育顧問玩熱身遊戲。

[約10-15分鐘]

*獨 立 時 間

教育顧問在合適的時候,讓家長向孩子提出暫離開班房一刻,並與教育顧問繼續進行遊戲。 完成遊戲時間,孩子可與照顧者先行離去或被安排與照顧者在另一房間等候。

[約30-45分鐘]

*如孩子出現哭鬧的情況,老師會請孩子先安靜或完成小工作,才與家長見面,避免培養孩子以哭鬧成手段的習慣,好讓孩子掌握安靜的重要性及以說話表達的好處。

教育顧問與家長面談

教育顧問與家長會面,就遊戲時間中的觀察詳談。

[約60-90分鐘]

送贈孩子於遊戲的相片

以WHATSAPP 傳送孩子於遊戲的相片,讓家長更容易掌握遊戲之內容,便於日後跟進。

 

費用

  • $800

報名方法

請填妥以下表格,並按WHATSAPP預約時間

按我即以WHATSAPP確認評估日期

註:本中心逢 星期日、星期一 及 公眾假期休息

 

  • 只要年滿6個月就可參加服務,預約時間,即可享用育兒諮詢服務 (高達1年)
  • 預約後需於1天內填妥報名表格及繳交費用,逾期留位將自動取消
  • 請以WHATSAPP確認本中心已收到報名,並以收到電郵確認信或正式收據為實
  • 如確定需改期,煩請盡早與我們聯絡
  • 如因生病未能如期出席,請於預約時間前通知本中心,並交回有效醫生病假證明書以便重新安排時間
  • 如當天缺席,所繳之費用恕不退還
  • 艾篙教育有權按孩子的情況更改日期

 

【行為塑造】沒有好壞的行為?!

  • Print
  • Email

 

 

 

若果情況是這樣的話:﹣

  • 掟東西
    若果孩子正在玩傳球,你會否仍然嬲怒嗎?
  • 打人
    若果孩子正在被欺凌,甚至生命感到被脅迫,你會否仍然嬲怒嗎?
  • 坐唔定
    若果孩子正在球場運動,你會否仍然嬲怒嗎?

以上的幾個情況,是希望大家明白行為是中性的,跟本沒有好與壞。我們所提出的行為塑造是讓孩子掌握判斷在不同的情況下,當下想作的行為適當與否,而絕對不是盲從地倒截行為。

曾經有家長分享,她的孩子是比較活躍,上了K1之後,發現孩子沒有了蹦蹦跳跳。縱使家長帶了孩子到公園,告知他公園安全,著孩子可以到處跑跑跳跳。誰不知,孩子的回應是:「老師話不可以跳。」

這叫我驚訝並痛心的例子,實在很值得大家反思。

又轉回之前孩子令你動怒的情況, 一同感受以下回應的不同。共勉之!

 

唔准掟玩具!

VS

請你慢慢放玩具,掟玩具的聲音媽媽好驚。若果你想玩掟東西,可以掟波,掟入這個箱內。

 唔准打人! VS  

那不如我們試下這樣說:「我見到你好唔開心,你好想發洩。如果你想打的話,你可打這個毛公仔發洩,或者,可以試下用說話,說出來,讓媽媽幫你。」

 你同我坐好!唔准走來走去! VS  那不如我們試下這樣說:「我們現在吃飯,請你坐好吃完。一陣媽媽同你落地玩。」

 

 

 

【打造「聽話」的孩子 家長實戰研討會】第三場

  • Print
  • Email

艾篙教育一直都很著重與家長溝通的一環,多年來遇上不同的家長,令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們很有心,但唔明白或不清楚怎樣做,怎樣處理孩子不同的成長需要,怎樣調節自己的心情與孩子一同面對不同的挑戰,又或是被泛濫的資訊弄昏了…

沒有理論的餵養,反之透過不同的案例分享及探討,回應家長的實際需要,帶領家長反思,重拾童心去認識及了解孩子的世界。

呢個係非一般的研討會

✅與家長互動,分享的孩子行為事例來討論處理,絕不是空談理論!

✅以「行為塑造 ABC」為本,帶領家長舉一反三地應用,讓孩子掌握適當行為,絕對不會空手而回!

✅帶領家長思考把「行為塑造ABC 」融入生活,讓自己體驗如何運用方法改變老我,一舉多得!

Read more: 【打造「聽話」的孩子 家長實戰研討會】第三場

教養孩子不動怒

  • Print
  • Email

 

「溫柔」是教養孩子道路上最需要學習及堅持的。

有一位家長早前告知餵食藥水的難處,與她分享過後,她短訊給我:「謝謝妳先,聽完你講,我最終無用針筒,因佢真係好抗拒,我慢慢溫柔咁話佢知點解要食,又好似同佢玩遊戲咁,最後佢順利地可以用匙羮食到。」

與孩子相處的方法及技巧當然重要,但重點卻是那份「溫柔」 。

加拉太書 5:22 ﹣ 23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 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

孩子頑皮、不合作,當然是激心。但當我們想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可反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1) 我的負面情緒是來自於孩子未能掌握適當行為,或是來自孩子不聽話,自覺不被尊重呢?

(2)我現在的行為能緩和孩子的情緒或是把大家的情緒推至更高漲呢?

(3)我是希望孩子能掌握適當的行為,或是想把孩子壓在自己的操控之下呢?

(4)我希望孩子能掌控情緒,我現在的行為能身教嗎?

(5)若果今天我對孩子的語氣、行為及態度,他朝孩子以一樣的方法回應我的話,我的感受會如何呢?

年幼的孩子,常常受到邊緣系統 (又稱「情緒腦」)的牽引, 因為大腦最上層則是皮質區(又稱為「理智腦」)未成熟。隨著孩子一年年長大,孩子成長的經歷、行為與修正,上層腦慢慢成熟,大腦前額葉甚至要到25歲才能夠完全成熟。若果明白這一點大腦的奧秘,我們會否更明白孩子需要,更不輕易動怒,結出「溫柔」的果子呢?

  1. 家長分享 2017-2-3

Page 1 of 2

  • 1
  • 2
  • You are here:  
  • Home

Never Instruct ! Be A Coach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言 22:6

課前諮詢服務

全新服務 服務詳情

中心通告

  • 放假通知 (7月1日)
  • 有關請假及補課安排
  • 課前育兒諮詢服務 - 注意事項
  • 報名守則及須知
  • 有關「惡劣天氣上課安排」
  • 有關「使用個人資料通知」

Find us also

  • Facebook
  • Google+

Back to Top

© 2025 EduCoach 艾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