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開學經已兩個多月,大家適應學校的生活沒有?

每個學年真的充滿著大大小小不同的挑戰,升學的新環境,不同的同輩、老師,甚或上課時間、生活節奏等等,其實一點也不輕鬆。

有沒有遇過老師向你投訴孩子的不當行為呢?你的反應如何?

首先,家長們,放輕鬆,我們想一想,誰在小時候沒有搗蛋的行為呢?

跟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先了解動機,不單單著重行為

若果你在公司突然聽到老闆拍枱,你會覺得怎樣?

拍枱是一個中性的行為,沒有絕對的對或錯,打個比方,如果老闆是以拍枱發洩, 可能並非一個適當的行為。但若果老闆是因為要拍打蟑螂而作此行為,你可能覺得非常正確。回想孩子身上,我們可多從動機著手,由動機了解他們的內心需要,更能事半功倍地修正孩子不適當的行為。

了解孩子事後的表現及情緒

人總有衝動行為,但我們最需要是讓孩子感受及體會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甚或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所以留意孩子的表現及情緒亦有助我們了解孩子的同理心的成長,或此事對他帶來的感受。所以我們可以問一下老師當下孩子作了不適當行為的反應及情緒,他有感內疚?承認錯誤?承擔後果等等?

讓孩子解讀事情

不同的人看的世界,事情的關係都不一樣,何況是人生經驗尚淺的孩子與成人的世界可以是兩碼子的事呢?透過情境遊戲令孩子分享事情的始末,不但給予空間讓孩子承認錯誤,更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從不同角度了解孩子的動機及感受,更能避免誤會孩子。

避免在孩子面前談論或批評他們的行為

老師及家長確實在孩子心裡佔一重要席位,若果在孩子面前談論與批評他們的行為,有可能會破壞孩子與家長及老師的信任度及親密感。若果孩子未能完全理解及消化老師與家長的對話內容,亦有可能令孩子承擔不必要的壓力,執意壓抑內心的需要及情緒而得到成人的認同及讚賞。孩子的行為修正是來自後果承擔,而並非別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