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蓉?
  • 蔬菜條?
  • 白飯?
  • 肉片?

拉普利(Gill Rapley)主張的BLW重點是「嬰兒主導」,因此我們不需要餵食,而是給予空間及機會孩子自行探索自己有興趣或有需要的食物, 因此我們需要準備的是合適的環境及器具, 如於桌上放置碟盤或嬰兒用餐椅上的盤子,讓孩子自行撿起、掉下及至嘗試進食。傳統觀念教導我們不能「玩食物」,但在此之先,只有數月的孩子實在未能理解何謂「食物」?孩子於幼年時善於以不同感官學習,包括:聽覺、觸覺、味覺、嗅覺、視覺。因此我們經常留意到孩子常將玩具用力掉在地上,以得到視覺上的刺激及聽覺上的回應。所以,對於食物亦然,與其對好奇的孩子一直說「不可掉『食物』」倒不如親身示範如何「吃食物」?

BLW講求的是應嬰兒天生的本能及能力而作(上回曾談及「尋乳反射」),進食是人類天生賦予的求生本能,因此若孩子在幼年已懂得自行進食,由飢餓達至飽足,於心理學而言,孩子便能於自信心上得以建立,更能逐步脫離父母周全的保護,踏出「舒適區」(Comfort Zone)外,迎接新事物。

BLW最大優點:

  • 允許每個孩子在正確的時間及依其步伐發展,孩子可自行探索直至他們願意進食
  • 讓孩子探索各種食品的味道,質地,顏色和氣味
  • 有助於開發寶寶的手眼協調,口肌和咀嚼能力
  • 讓嬰兒依據自己的需要而進食,建立一個可以持續一生的飲食習慣,減少挑食問題和進餐時的角力(於後回詳述)
  • 在自行用餐生起信心,對食物產生好感及對不同食物有更廣泛的接受性
  • 孩子更能融入家人一同吃飯的社交氛圍中

家長或會擔心,若孩子自行進食不就會有窒息危險(choking hazard)嗎?曾經接觸一位接近兩歲孩子,進食一塊成人掌心般大的麵包時,他於一瞬間便將整塊麵包放進口中塞得滿滿,不久後便噎住了,吐出來後仍噎得眼泛淚光。這正是一個例子,若孩子從小懂得區分什麼時候能咀嚼、什麼時候應咬開,長大後便於處理不同食物上才會有所把握。

窒息(choking)是指食物走進氣道阻礙孩子呼吸引至窒息,幼兒進食時出現咳嗽、乾嘔的情況不一定是窒息;嗆到(Gaging)是孩子常於轉換固體食物時發生的情況,然而孩子的生理構造與成人不同,人體有自行保護身體的機制稱為「嘔吐反射」(Gaging Reflex),這是一種防止吞咽異物的生理反應,嬰兒將硬物放到嘴裡時也會不由自主地出現乾嘔,這就是「嘔吐反射」,身體會自行將舌頭伸出,將噎住了的食物吐出來,避免窒息。嬰兒早期的反射區是處於舌頭內較前方的位置,「嘔吐反射」更為活躍,因此當食物未碰到喉嚨的時候已會發生反射。然而,這種反射於九個月後將會往後移,這種天生的保護將會遂步後退。由此可見,幼兒在適當時候開始作斷奶訓練,更能保護自己以免窒息。